日前,首屆中國綠色礦山國際年會、第七屆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鞍鋼集團“難磨難選礦石提高金屬回收率關鍵技術與應用”和“高壓輥磨、預選工藝選別赤鐵礦石高效節能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兩個項目榮獲2023年度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本鋼礦業選礦廠生產技術室主任工程師肖啟飛獲青年科技獎。
此次獲獎,是鞍鋼集團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擦亮美麗中國綠色底色的具體體現,是發展綠色生產力、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和成果應用的生動實踐,將激勵鞍鋼集團廣大干部職工以更加奮發的創新精神、更加飽滿的研究熱情投身于高質量科研工作,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是2015年經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準,由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主辦,我國礦山管理部門、礦山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共同倡議并設立的社會力量獎,是該領域最具權威和代表性的科技獎勵。
由本鋼礦業公司、本鋼礦業南芬選礦廠等單位聯合完成的“難磨難選礦石提高金屬回收率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主要包括礦石入磨前粗拋精選、磁鐵礦選別工藝流程優化、高效選別設備改造實踐、尾礦回收利用研究等內容。該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磨選工藝流程與礦石性質的不適應性,經選礦廠生產實踐表明,金屬回收率可提高1.45%,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顯著。
2023年,本鋼礦業公司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綠色、安全、和諧、智慧、高效”總目標,扎實落實“雙核”戰略,堅持“雙輪”驅動,積極開展礦山領域項目研究和技術攻關,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技術創新保障機制,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以高水平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由鞍鋼集團北京研究院、鞍鋼礦業公司、鞍鋼礦業設計研究院、鞍鋼礦業齊大山選礦廠聯合完成的“高壓輥磨、預選工藝選別赤鐵礦石高效節能新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針對赤鐵礦石選礦過程中的能效和環保問題,提出高壓輥磨與預選工藝相結合的新技術路線,不僅提高了赤鐵礦石的選別效率,還大幅降低了能耗和廢棄物排放,為我國礦山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鞍鋼集團北京研究院把發揮礦山科技領域的整體支撐作用與人才技術優勢作為推動鞍鋼集團礦業領域科技進步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成功研發出一系列高效節能新技術,建立起一支集科研創新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精干團隊,為鞍鋼集團礦山企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服務與人才支持。
肖啟飛獲得青年科技獎,主要表彰其在礦業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據悉,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已成為推進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其設立的目的是表彰在綠色礦山創建過程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包含基礎研究類、科技進步類、發明類、重大工程類、裝備質量類、突出貢獻類、青年科技類以及十佳研究生學位論文類。本屆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獲獎率為28.8%,334項(人)獲獎。本屆會議共有9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0余位國家杰出青年、長江學者等國家級人才,20多位國家級青年人才,80余家礦山企業參加。